首页 >新闻资讯 >行业资讯

央媒关注我国地热进展,资源丰富 潜力巨大!

发布时间:2016-08-22  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记者昨天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了解到,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结束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评价表明了我国地热资源非常丰富,潜力巨大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为服务国家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,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全国60多家单位,投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入资金4.16亿元,实施了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,结果表明,全国地热资源每年可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开采量折合标准煤将近25亿吨,相当于我国2015年煤炭消耗的近70%,同时我国地热资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源每年开采量折合标准煤0.21亿吨,相当于我国能源年总消耗量的0.5%,开采程度仅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0.8%。开发利用潜力巨大。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郝爱兵:你比如说,在京津冀地区,我们的地热开发利用条件非常有利,我们开发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利用地热,可以为京津冀地区40%以上的人口提供供暖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,地热资源一直都是可持续开发的重要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清洁能源,如果得到充分开发利用,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我国能源结构,还能在治理大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气污染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。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可以减少20%以上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郝爱兵:这可以大量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,节能减排,我们初步估算了一下,他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的减排效果可以达到2亿吨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【地热能科普】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目前,有一种很少被注意到的潜在能源就存在于我们的脚下。位于地球深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的热水与蒸汽,可以用来为家庭和商业设施加热,并且能够更为清洁高效地发电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这种能源被称之为地热能。地热就存在于地下,只是需要收集罢了。地热能可以通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过以下几种方法予以利用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直接地热能:在接近地球表面的温泉或者地热水库,我们可以直接汲取热水加热房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间或办公室。地热水通过热交换机泵出,然后引入到建筑物的加热系统。使用过的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废水可以再注入到通往地热水库的井里,加热后再重新利用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地热蒸汽泵:在地下几公里深,土壤和水的温度长期保持在10-15摄氏度。实际上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一点点温度即可用来加热或者为家庭和办公室降温。水流会在一系列位地下、水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下的管道,在地下水库与建筑物之间循环。一套压缩机或者热交换机将管中的热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量泵出,并将它们输送到建筑中的风管网路。到夏天,这个程序是颠倒的。管道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会将热量从房内抽出,并将它们带到地下或者室外的水中,从而在这些地方被吸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收掉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地热发电站:来自地下的热水或者蒸汽可以通过地下井排出地面,并且用于在电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厂里发电。目前存在三种地热发电站:一是干蒸汽发电站。热蒸汽直接从地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下水库抽出,并注入热电站的发电机。蒸汽驱动涡轮,进而产生电能;二是二次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蒸汽发电站:温度介于148-371摄氏度之间的地热水通过水井泵出地面,一些水转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化为蒸汽,以驱动涡轮机。当蒸汽冷却后又重新凝结为水并返回土地;三是双循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环发电站。中等水温的地热水通过热交换机,它的热量转移到一种低沸点液体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比如异丁烯)当中,它可以在低于水温的情况下沸腾。当液体加热汽化,可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以驱动涡轮。

           郝爱兵,男,1965年4月生,博士,教授级高工。长期从事干旱区地下水水资源及

           其环境问题的勘查、监测与研究工作,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、部委和国际合作的

           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,其他科研、生产和决策支持项目40多个,其中提交科研、

           生产报告60余份,合作出版专著4部,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。2014年12月任中国

           地质环境监测院(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)副院长。中国国际

           地下水模型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。